电 话: 0451—82540093
邮 箱: smzbwgtx@163.com
地 址: 黑龙江哈尔滨市文庙街25号
黑龙江省是我国多民族省份之一,共有10个世居少数民族,蕴藏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共征集民族文物10000多件,可以较全面地反映世居民族传统生产生活的面貌。我们筛选出了具有代表性文化元素的文物,推出馆藏精品文物线上展览,每周以图文和音频讲解的形式,介绍馆藏精品文物,让您感受生动的民族文化。
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收藏的鄂温克族桦树蘑火种,通长49厘米,黑龙江省博物馆拨交。这件桦树蘑火种,是北方民族重要的贮火器具。呈不规则的半圆形,外壳坚硬,内部为海绵状纤维;一端插入一根铁棍,底部磨成针状。贮火时,将桦树上的真菌,切开一个小口,用石头敲打火镰点燃,火便会一点点燃烧,点燃后,火可以在其中慢慢阴燃一天。它是便于携带和移动的贮火设备,是猎人狩猎时必带的用具之一。
桦树蘑火种学名桦褐孔菌,即白桦茸,一种生长在大兴安岭桦树上的真菌,当地人称之为“桦树包子”。在桦树上,几年时间就能长到长到30多厘米,颜色有褐色,也有土红色,最大的特点在于,表面是很坚硬的外壳,里面是密密麻麻松软的菌丝,几年的时间就能将树皮中的养分吸干,最终导致树木缺少养分枯死。它的生命力极强,能够在大兴安岭零下四五十度的环境里茂盛的生长。
一般来说,“桦树包子”内部的菌丝能锁住热量,在自然状态下可以燃烧很久。既能够保存火种又可以成为引火的材料,只要能够保存好温度,用火时对着孔洞吹气,菌丝就燃烧起来。由于过去取火不易,以狩猎为生的鄂温克人很注意保存火种。
这件桦树蘑火种反映了鄂温克人能够适应恶劣环境并不断的提高生存的能力,彰显了北方民族无穷的智慧,是研究森林民族狩猎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
官方公众号